您当前位置:资料中心->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数量方法

发布日期:2013-11-12 点击次数:2515
内容提要:

管理数量方法复习题

QQ530515000  电话13620791345 

一、            统计调查的五种方式:1、定期统计报表制度;2、普查;3、抽样调查;4、重点调查;5、典型调查。

二、            次数分配数列的种类及概念:次数分配数列有简称分配数列或统计数列,是指在统计分组和汇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反映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布状态的数列。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三、            时间数列的定义:又称时间序列或动态序列,是按与时间有关的标志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所形成的分配数列,其特点是所描述的现象都是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分布状况。

四、            总体和样本的概念:研究对象的全体成为总体。它由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或单位组成。

五、            区间估计的一般步骤:1、确定待估计参数和置信水平2、确定估计量,找出抽样分布。3、求出置信区间。

六、            整群抽样的概念:是首先将总体各单位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群,把每一个群做为一个抽样单位,在其中随机地抽取一些群,然后,在被抽中的群中做全面调查。

七、            假设检验的步骤:1、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提出假设2、为检验假设是否正确,提出检验统计量3、确定拒绝域4、根据样本观察值做出判断,拒绝假设还是接受假设。

八、            时间数列的概念:是指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数列,也称为时间序列或动态序列。

九、            相对数时间数列的概念:又称相对指标数列,是将反应现象相对水平的某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用来说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十、            平均数时间数列的概念:又称平均指标数列,是将反应现象平均水平的某一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用来表明某数量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十一、      简单平均法:根据月(季)的时间数列,用简单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的计算步骤如下:1、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加总,计算若干年内同月(季)的平均数。2、根据若干年内每个月的数值总计,计算若干年总的月(季)平均数。3、将若干年内同月(季)的平均数与总的月(季)平均数相比,即求得用百分数表示的各月(季)的季节比率,又可称为季节指数。即:季节指数=同月(季)平均数/总月(季)平均数。

十二、      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2、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4、统计指数还可以进行地区经济综合评价、对比,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十三、      平均指数的概念:是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指数。

十四、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概念:是以报告期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指数。

十五、      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各种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通常简记为CPI.

十六、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作用: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各种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状况2、用于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动3、用于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4、用于缩减经济序列。

十七、      单纯型法:是一个迭代过程,是从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本可行解转移到另一个基本可行解而且标函数值不减少的过程,如果存在最优解,此过程将持续到求得最优解为止。

十八、      专家调查法的概念和一般做法:就是大量采用匿名调查表的方式,通过发函征求专家意见,对各种意见汇总整理,将其作为参考资料,再匿名寄回给各位专家,不断征询、修改、补充和完善,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多数专家看法一致,或不再修改自己意见时,最终得出一套完整的预测方案。国外成为德尔菲法。一般做法为:1、成立预测领导小组2、设计调查表和准备必要的背景资料3、选择专家4、轮番调查与反馈5、处理结果,作出预测。

十九、      相关关系的概念:是指变量之间确实存在,但数量上不上严格一一对应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中,一个变量的数值不是由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唯一确定的。

二十、      相关分析的一般步骤:1、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散点图,借助于散点图判断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若有相关关系,进一步判断相关关系呈现的形态。2、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3、对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

二十一、指数平滑预测法的概念:是对不同时期的观察值用递减加权的方法修匀时间数列的波动,从而对现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方法。

二十二、决策的含义: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若干个可能的策略中选取最佳方法的过程。决策的模型要素:决策者、备选方案、自然状态、收益。

二十三、决策的程序:1、确定决策目标2、拟定行动方案3、预测各种自然状态下每一种行动方案的可能得失4、方案抉择5、方案实施。

二十四、乐观准则及其步骤:是指决策者所持的态度是乐观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得最好结果的机会,充满着乐观冒险精神,争取各方案最大收益的最大值。一般步骤为:1、从决策表中选出各方案的收益的最大值2、在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大值中,在选出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就是乐观型决策者所认为的最优方案。

二十五、悲观准则及其步骤:按悲观准则决策时,决策者是非常谨慎保守的,它总是从每一个方案最坏的情况出发,然后从这些可能最坏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相对最好的结果。该准则又称保守主义决策准则。步骤为:1、决策表中选出各方案中收益的最小值2、从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小值中选择最大者,并以此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二十六、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是依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计算出个行动方案收益期望值。然后从各期望值中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二十七、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主要是指当决策者没有选择某一状态下的最优收益值时,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损失。由于决策时还不能确定哪种自然状态即将发生,此时决策者可以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损失期望值得出最优方案。

 

二十八、贝叶斯决策的三个步骤:1、进行后验预分析决定是否值得收集补充新资料2、如果后验预分析的结论是值得收集不愁资料,则应通过组织调查或其他的方式取得所需资料,并利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出后验概率4、用后验概率重新进行决策。

二十九、层次分析法:AHP是以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三十、      层次分析方法的五个基本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检验其一致性3、层次单排序4、层次总排序5、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三十一、几何平均数:也称几何平均值,它是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

三十二、例题10.12原题

 

某公司为生产某种新产品而设计了两种基本建设方案,一个方案是建大厂,另一个方案是建小厂,建大厂需要投资280万元,建小厂需投资160万元,两者的使用期都是10年,无残值。估计在寿命期内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7,产品销路差的概率是0.3,两种方案的年度损益值如表15-1所示。试用决策树进行决策。

       状态         

方案

销路好

销路差

0.7

0.3

建大厂

100

-20

建小厂

40

30

解:(1)首先根据资料画出决策树。

 

 

 

 

 

 

 

 

 

 

 


(2)计算各状态点的期望收益值。

点2:[100×0.7+(-20)×0.3]×10-280=360万元;

点3:(40×0.7+30×0.3)×10-160=210万元。

将计算结果填入决策树中相应的状态点。

(3)做出抉择。比较两个状态节点上的期望值,显然建大厂方案的期望值高于建小厂方案的期望值,因此应选择方案“建大厂”,将选择结果画在决策树上,剪去被淘汰的方案枝(在方案枝上记号“”),将选择的方案所可能带来的期望利润值填在决策点旁。

 

三十三、P29例题1.2 算数平均数的计算

三十四、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1、样本空间的元素只有有限个。2、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具有以上两个特点的试验是大量存在的,这种模型为等可能概型,又称古典概型。

三十八、条件概率:遇到在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

三十九、

四十、      例题2.7原题

设在15只同类型的零件中有2只次品,在其中取3次,每次任取1只,作不放回抽样,以X表示取出的次品个数,求X的分布律。

解 根据题意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只需求出P{X=0},P{X=1},P{X=2}列成表格即可。

可看到

四十一、例题2.19原题

四十二、 

四十三、P68方差的计算公式、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四十四、P69例题2.23求二项分布的方差。(注:将例题2.22公式写出)

 

四十五、例题9.11

设某企业1999年各月销售额,取a为0.7,计算各月的趋势预测值。(两种方法计算)

 

四十六、例题3.5

 

四十七、P95例题3.20原题

 

四十八、P111例题4.7

 

四十九、例题4.8

 

某厂生产的乐器用一种镍合金弦线,长期以来其抗拉强度的总体均值为10560(kg/cm2)。今生产了一批弦线,随机抽取10根进行抗拉强度试验。测得其抗拉强度分别为:10512,10623,10554,10776,10707,10557,10581,10666,10670。设抗拉强度服从正态分布。问这批弦线的抗拉强度是否较以往生产的弦线抗拉强度要高?(显著性水平a=0.05)

解:这是一个正态总体,抗拉强度X~N(μ,σ2),σ2未知,按题意:

(1) 提出假设:H0:μ≤μ0=10560,H1:μ>10560

这是右侧检验问题。

(2) 检验统计量用

 (3) 拒绝域:t≥ta(n-1)

(4) 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并作出判断

 

 

μ0=10560,查t分布表有ta(n-1)= t0.05(9)=1.8331

于是

 

t的观测值落在了拒绝域内,故拒绝H0,即认为这批弦线的抗拉强度比以往生产的弦线强度要高。

 

 

上一条数量方法一
下一条项目质量管理习题参考二

 版权所有:长春市德邦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吉ICP备13004476号

 电话:0431-85690458 地址: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人民大街5988号)